布莱顿的火锅店

布莱顿的火锅?你很可能没听说过。走在英国街上,我很少见到火锅店,何况布莱顿。在英国吃火锅的机会很少,但是也有好机会! 我很少去伦敦,伦敦应该会有火锅店,但是毕竟离我太遥远,我决不会为了馋一顿火锅千里迢迢上伦敦找火锅店。再说我见多了英国所谓的中餐馆,口味全都变调了,就拿布莱顿最大的中餐馆(不点名了)来说,在中国只能算个三流餐馆,口味就算不变调,能好到哪里去?火锅是中华民族的食萃,想必外国人是无福消受的,要在英国开火锅店,市场很有限,更何况是在布莱顿这个小地方。市场是个很残酷的杠杆,既要保留食之精髓,又要迎合英国人的口味,难! 所以,我以前想吃火锅就自己和朋友们在家里涮,我也没指望在布莱顿的街上出现一家火锅店。但是吃螃蟹的人总是有的,John哥和四川大厨Yuan哥(我不太习惯称呼别人blah blah哥,但是他们喜欢让熟识的朋友这么称呼,这里就只好遵从他们的意见了)在英国小镇布莱顿联手推出正宗四川火锅。刚开始听说布莱顿由四川火锅时,我并不看好,因为在英国尝过太多的“改良”的中国菜了。正宗四川火锅应该是啥样的?我没在四川待过,严格地说我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发言权的。 但是,我接连去吃了四顿以后(一顿尝鲜,两顿是招待朋友,今天一顿是John哥宴请Yuan哥主刀的圣诞火锅),我尝到了一些我在中国也没尝到过的口味,吃法也是初次接触,按照一个中国非四川人对四川火锅的通常理解,我觉得我已经吃到了四川火锅。至于怎么让四川口味这么辣的火锅在这个怕辣的英国市场上生存,不用我费脑筋考虑,John哥和Yuan哥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去迎合这个市场口味。我在这家火锅店吃了四次以后,觉得我吃辣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最后发几张今天的圣诞火锅大餐的图片(盯着锅里看就行了,别盯人啊)。

为什么大企业热衷于搞认证?

这几天看各种认证资料看多了,突然联想到以前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年头流行搞认证?以前我想大概是企业想上一个台阶、想有一点充门面的证书才去搞认证,现在我想主要原因恐怕不是在此。 小企业为了拿到大企业的订单,大企业要求小企业去认证,那小企业只有去认证,这可以理解。那么大企业为什么会要求小企业去认证呢?难道大企业不知道认证费很贵吗?难道大企业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大企业名气已经很大了,最终消费者也不会关心它的产品通过了几项认证(你知道你吃的汉堡包通过几项认证吗?)难道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说是这么说,但大牌产品的食物中毒、漏电还是屡见不鲜,认证真的保证质量了吗? No. 英文里有个词叫“due diligence”,这词我一时在中文里还找不到贴切的词跟它对应。Think about this scenario:你是个富翁,花了一笔大钱,把你的自行车刹车装上ABS,但在某次骑行中刹车还是失灵撞人了。受害者得知你是富翁,狮子大开口要求赔偿,你不肯,闹上法院,最后法院判决说,you have done your due diligence,把汽车刹车系统都用到自行车上了,如果自行车再撞了人,那是天意了,你已经“尽力”了。于是你就可以脱责,你还可以给予人道主义考虑象征性地给点赔偿了事。 大企业的百年基业来之不易,它很怕别人狮子大开口把它的基业要了去,于是它愿意花钱买份保险,这样在出事的时候,能有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说“你已经尽力了”。

SEO的最高境界——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我认为企业不应该过分注重SEO。 何谓过分注重SEO呢?就是专门花钱请企业外部的力量来做SEO。何谓企业外部的力量?比如通过买卖外部链接,可现在大家都知道买卖外部链接适得其反,于是SEO consultancy又提出各种方法,比如去publish article with backlinks,比如建blog,比如搞flickr,总之SEO consultancy认为这些方法比较自然。可是真的自然吗? 一个小企业,每周发表两篇文章,快成新闻出版社了;blog强调一种自由的氛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种氛围;flickr就更个人化了,把产品的照片放那上面怎么看怎么别扭。 google的哲学其实很简单,google说,你们要当我不存在,做好usability,增强用户体验就可以了。google这一招欲擒故纵确实厉害,结果弄得大家越发看重搜索引擎,而且还要把SEO自然化。“自然”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不是说SEO consultancy的建议没有用,但SEO consultancy作为一个第三方,它不了解企业的运作,只站在SEO的角度看问题,总归不那么自然。比如SEO consultancy要求企业不停地写文章,可是叫谁去写?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读书时被逼着交essay的痛苦经历,恐怕没有人会愿意象小学生那样每周交两篇作文。 我们毫不怀疑google的智能,既然google能看出谁买卖links,也能看出所谓自然化了的SEO手段,何况现在还有人肉搜索引擎。SEO其实是跟搜索引擎斗智斗勇的过程,SEO consultancy无法完全自然化,也就永远无法达到SEO的最高境界——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一个企业要想SEO,最佳的模式是配备专门的人员或成立专门的部门,姑且称之为SEO专员,SEO专员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在网站的维护过程中保持必要的SEO思维,不为排名做违背企业常规经营的事情。 顺便说一下,my job descriptions里包含SEO专员的角色,以上我的观点并不想攻击SEO consultancy,我并不想把他们逼得没饭吃。

Be merchant, or be manufacturer?

我是merchant,但我们选择供应商优先在manufacturer里面选;我们希望其他merchant能跟我们合作,但我们不想跟merchant合作,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想和自己合作? 我是merchant,但我们的adwords关键字仍包含manufacturer,而且包含manufacturer的关键词点击率还最高;我们明知adwords里包含manufacturer不太妥当,严重点说是误导,但看manufacturer这么流行,我们不忍撤下。 如果电子商务高度发达,supply chain一头就是manufacturer,另一头就是customer,物流企业游刃其间,应该活得很滋润;电子商务高度发达之前,merchant苟延残喘。 merchant对比manufacturer,merchant也有merchant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如果和manufacturer的价格优势比较起来,显得那么无力。merchant总说自己的service好,但service不好的manufacturer只是没能招到高素质的员工。 如果merchant总拿service来招摇,改行为manufacturer当service provider或者consultant是不是更好一点?

喜欢小题大做的英国人

我尽量用英国人的思维来看英国人,但是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认为他们小题大做。举三个例子: 姓名。来英国之后,我反倒很少用到英文名,我想保持点什么特色。我坚持用中文名称呼自己,而且保持中国的传统,姓在前,名在后,无非用评音代替了汉字 。但是很多填表格的时候,姓和名分两栏填,这样bank statement, bills, etc都是按firstname surname的模式称呼我。我无所谓啦,顺着叫,反着叫反正都是我。可是,自从给帝伊取名之后,我觉得名字跟运势有一定的联系(至少你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没关系吧)。我自己的名字得分不高,难怪这些年都没发迹,什么地方得改一改?而我又不想大动干戈去改名,我就把拼音按英国人的模式来称呼自己吧。于是从我发出去的email都改了From,也不知我老板从什么时候起注意到这一点,突然有一点,他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问我,你想怎么让我称呼你?我一时被他搞得莫名其妙,半天才反应过来,说,我曾经想保持中国传统,可是银行不理这一套,所以我干脆融入英国传统算了;不过我真的不在意别人怎么称呼我,我不想你们转换舌头造成不便。但老板不依,说,你既然在Email里按着firstname surname了,让我要通知其他同事让他们这么叫。我傻眼,说,不用这样子吧。可他仍坚持。 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 The 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BRC) 是我最近研究项目,BRC的网站当然要重点研究。BRC很厉害,搞了个BRC Global Standard,供应商、采购商人人趋之若鹜。今天在BRC的网站东看西看,发现BRC不光制定了很厉害的BRC Global Standard,还制定了在我看来有点小儿科的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倡导房租一月一付,取代通常的季付,按月收租的地主符合Flexible Landloard Standard。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得到了很多council支持,BRC还给它们煞有其事地评奖。 图片。我和老板计划到中国走一圈考察供应商,谈到访问名单,老板眉飞色舞,说要去宁波拜访一家他很看好的新供应商,看看它到底是merchant还是manufacturer,我说这个问题哪要跑一趟,上它的网站就可以看出端倪。于是老板就打开浏览器一看,首页上竟然摆着一款我们发给对方询价的样品照片。因为是内部交流,我们发给对方的照片拍得比较随意,也没经任何处理,周边一些杂物都拍进去了,竟然原封不动被搬到对方网站上。老板很生气,说,不想跟这个潜在的供应商接触下去了。产品本身也没什么需要保密的地方,只是对方把图片放在网站上充门面之前应该先照会我们。 您说这些是小事还是大事?

我离微软而去

曾几何时,我是那么地崇拜Microsoft,崇拜Bill Gates,崇拜Windows, Office, Exchange,崇拜Desktop 1000/2000/4000/8000… 现在,Windows仍然每天用,MS Office也是我用得最熟练的Office软件,vba我虽不精通,但编几个小function满足一下所谓的办公自动化的要求还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将来,我今天正式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不再投资时间在vba上,不再钻研Microsoft其他高深的产品,比如Microsoft Dynamics, SBS, SitePoint, etc. 省下来的时间我要全面拥抱微软产品的替代方案。对于像我这样已经被微软洗过脑的人,可能要花较长的时间来熟悉其它产品的设计思维,那就从现在开始吧。我想从最近的一个项目入手,用OpenOffice Basic替代以前的VBA,但今天玩了一整天的OpenOffice Basic, 连个对话框也没搞出来,万事开头难啊。 可能有些人早认为微软不是以后的主流,但我还没有100%确信这一点,现在退出我心里也忐忑,有点像赌博。我希望我的选择顺应了一种趋势, 我希望微软少了我就不行了,呵呵。

新鼠标

我想着给自己办公用的鼠标升级一下,反正不是花自己钱,要买就买好一点的,所以pcworld上的鼠标我从最贵的开始挑,最贵是Logitech MX Air™ Rechargeable Cordless Air Mouse,£99.99。 据说不仅能在台面上用,还能在空气中用,而且鼠标能自我感知姿势(有点像IBM某款laptop)。肯定很好玩,但只有800 dpi,而我的主要目的是找个高dpi的鼠标,所以,只好放弃。 排名第二的就数Logitech MX™ Revolution,£79.98。 Logitech依然把它描述得天花乱坠,但我看出了造型比较精致之外,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了。1200 dpi,勉强合乎我的要求,既然这么贵,肯定有道理,那就选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