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PCWorld忽悠了

最近计划购物清单中有LCD TV一项,所以当我发现PCWorld把32″液晶电视卖得跟22″一样便宜时,我激动了。才£279.97!要知道其他名牌32″液晶电视没有£400拿不下来。可是随即我发现这个液晶电视在checkout时不接受delivery,而且查了好几个城市的stores,统统out of stock,真浪费感情。 联想到上次想在PCWorld买台轻薄型的laptop,也是同样情形,看来下次看到好价格时先别激动,看好库存再激动不迟。

Boxing Day 2008 Planned for Bicester Village

今年踩点,明年Boxing Day我要再访Bicester Village,下次去一定是有备而去。 我有Bicester Village所有品牌商店的名单,有空的时候我要区别哪些品牌是顶级品牌,不闻达于众人,但一定是我的首选;哪些是国际名牌,但国内不知名,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哪些是大众名牌,虽然知道的人最多,但往往被鱼龙混杂了,还是不买为好(要买也不用专门跑Bicester Village)。 我会不停编辑这个post,发表我的研究发现。希望一年内这些品牌不要搬离Bicester Village,否则我的辛苦不是白费了? Fashion anne fontaine. 安妮?显然是个女装品牌,来自法国,创建于10年前,品牌取名于创始人之一的姓名。Anne Fontaine一直担任CEO,估计她兼任设计师。anne fontaine在巴黎、东京、伦敦、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开有70家分店,市值$6千万。2005年anne fontaine落户上海新天地。anne fontaine以白色衬衫著称,偶讲黑白搭配。很遗憾,anne fontaine这么一个大牌,annefontaine.com网站到现在还是under construction,难道她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aquascutum.中文名雅格狮丹,英国本地品牌。aquascutum在拉丁文的语义是“防水物”,得益于英国天气的不确定性,1853年aquascutum从自主研发的一种防水面料起家,主产大衣和披风。aquascutum在面料的防水性能上不断创新,如防水羊毛和马海毛植织物、干洗后无需再防水整理的防雨织物、细微和超细纤维织物都是aquascutum的杰作。作为一种“雨衣”,aquascutum的风格总是低调简约,很受老调的英国人的喜爱,晴天雨天都穿着。aquascutum还得过英国皇室的嘉奖,一度是军需品。aquascutum专卖店遍布世界各地,已在中国内地生根发芽,上海就有8家,北京4家,杭州1家(在湖滨),广州4家,深圳3家,苏州和沈阳似乎也有,但aquascutum.com没有提及。今天,aquascutum已延伸到男女服装及饰品系列,饰品包括:手提包、伞、帽、围巾、小件皮制品等。aquascutum在中国的售价不菲,服装价格多在万元左右,大衣一般两万元就可以选购一件,小钱包和围巾都在千元以上。aquascutum是英伦风雨衣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他两驾是barbour(尚未落户bicester village)和burberry(稍后介绍),各自带有不同的风韵,aquascutum是内敛的深沉,barbour是贵族阀门的气质沉淀,burberry是奢侈的炫耀。aquascutum的风衣需要年龄来演绎,是30岁以上人士的经典选择。 burberry. 中文名巴宝莉,1856年由21岁的英国小青年Thomas Burberry一手创建,起步时只是Basingstoke一家户外服饰店。1880年,Thomas采用新的织造方法,发明了一种防水、透气、耐磨的斜纹布,该斜纹布在1888年获得了专利。1891年,Burberry进驻伦敦Haymarket,如今是Burberry总部所在地。1901年,Burberry开始为英国军队设计军服。1911年,罗阿尔德·阿蒙森用Burberry的户外装备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的人,Burberry也藉此闻名于世。1924年,Burberry注册了它的经典图案——红、白、黑、浅棕四色组成的格子图案。你可能没听过Burberry的名字,但不可能没见过Burberry的格子图案! café coton.

Brighton Beach 竟是人工海滩?

有人说Brighton Beach的石头是Brighton & Hove City Council从外国买来的,了不起啊,这么长的海滩,要用多少吨的石头来铺! 我在布莱顿待了三年,刚听说布莱顿人工海滩这回事,在google上我也搜不到佐证。虽然工程浩大,但我相信政府有能力做一个人工海滩出来,而且效果还不错。网上很多介绍布莱顿的文章提到了石头海滩,似乎石头海滩成了布莱顿的一个特色,但没人提及这些石头是外国运来的。 我在布莱顿海滩上走得多了,一直以为这些石头是天然堆在这里的,一直以为是这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石头海滩而不是沙滩,也许是熟视无睹。我在英国其他沿海城市也经常见到石头海滩,可能其他城市在仿效布莱顿人造海滩,这也是我没有关注布莱顿石头海滩的来源的另一个原因。 以后在各地的海滩上我要留意一下沙滩或石头海滩的分布。

Boxing Day 游 Bicester Village

Boxing Day是买名牌服饰的好时候。这话听起来很老套,但我确实很老套,来英国后还是第一次在Boxing Day跑Bicester Village。Bicester Village是英国Boxing Day Shopping首选的sites之一。 清早从Brighton出发,路上还有些淡雾缥缈在原野之上。 车行120分钟到Bicester Village,偌大好几个停车场上已经车满为患。 Bicester Village就只有一条步行街,集中了一百多个品牌,服饰为主,夹杂一些日用品、香水、图书之类,甚至还有Bose音响。Bicester Village入口也不显眼,要不是有人带路,很容易错过。 每家店门面都不大,招牌倒相对起眼。我随便照了一些招牌,有名的不有名的、大牌杂牌,既然我逛了一天逛得头晕眼花,就胡乱堆些照片希望能把各位看官看得眼花缭乱。 我不善于鉴别哪些是顶级名牌,哪些是鱼目混珠,据说还有卖A货的(有胆在这里卖A货?),所以我不敢乱买,今天唯一的收获是Samsonite的laptop bag,£14。我认识Samsonite,所以敢下手。这款电脑款只能装13″屏以下的laptop,我还没有这样的laptop,不过不要紧,改天物色一个laptop。古有买椟还珠,今有买椟寻珠。

布莱顿的火锅店

布莱顿的火锅?你很可能没听说过。走在英国街上,我很少见到火锅店,何况布莱顿。在英国吃火锅的机会很少,但是也有好机会! 我很少去伦敦,伦敦应该会有火锅店,但是毕竟离我太遥远,我决不会为了馋一顿火锅千里迢迢上伦敦找火锅店。再说我见多了英国所谓的中餐馆,口味全都变调了,就拿布莱顿最大的中餐馆(不点名了)来说,在中国只能算个三流餐馆,口味就算不变调,能好到哪里去?火锅是中华民族的食萃,想必外国人是无福消受的,要在英国开火锅店,市场很有限,更何况是在布莱顿这个小地方。市场是个很残酷的杠杆,既要保留食之精髓,又要迎合英国人的口味,难! 所以,我以前想吃火锅就自己和朋友们在家里涮,我也没指望在布莱顿的街上出现一家火锅店。但是吃螃蟹的人总是有的,John哥和四川大厨Yuan哥(我不太习惯称呼别人blah blah哥,但是他们喜欢让熟识的朋友这么称呼,这里就只好遵从他们的意见了)在英国小镇布莱顿联手推出正宗四川火锅。刚开始听说布莱顿由四川火锅时,我并不看好,因为在英国尝过太多的“改良”的中国菜了。正宗四川火锅应该是啥样的?我没在四川待过,严格地说我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发言权的。 但是,我接连去吃了四顿以后(一顿尝鲜,两顿是招待朋友,今天一顿是John哥宴请Yuan哥主刀的圣诞火锅),我尝到了一些我在中国也没尝到过的口味,吃法也是初次接触,按照一个中国非四川人对四川火锅的通常理解,我觉得我已经吃到了四川火锅。至于怎么让四川口味这么辣的火锅在这个怕辣的英国市场上生存,不用我费脑筋考虑,John哥和Yuan哥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去迎合这个市场口味。我在这家火锅店吃了四次以后,觉得我吃辣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最后发几张今天的圣诞火锅大餐的图片(盯着锅里看就行了,别盯人啊)。

为什么大企业热衷于搞认证?

这几天看各种认证资料看多了,突然联想到以前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年头流行搞认证?以前我想大概是企业想上一个台阶、想有一点充门面的证书才去搞认证,现在我想主要原因恐怕不是在此。 小企业为了拿到大企业的订单,大企业要求小企业去认证,那小企业只有去认证,这可以理解。那么大企业为什么会要求小企业去认证呢?难道大企业不知道认证费很贵吗?难道大企业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大企业名气已经很大了,最终消费者也不会关心它的产品通过了几项认证(你知道你吃的汉堡包通过几项认证吗?)难道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说是这么说,但大牌产品的食物中毒、漏电还是屡见不鲜,认证真的保证质量了吗? No. 英文里有个词叫“due diligence”,这词我一时在中文里还找不到贴切的词跟它对应。Think about this scenario:你是个富翁,花了一笔大钱,把你的自行车刹车装上ABS,但在某次骑行中刹车还是失灵撞人了。受害者得知你是富翁,狮子大开口要求赔偿,你不肯,闹上法院,最后法院判决说,you have done your due diligence,把汽车刹车系统都用到自行车上了,如果自行车再撞了人,那是天意了,你已经“尽力”了。于是你就可以脱责,你还可以给予人道主义考虑象征性地给点赔偿了事。 大企业的百年基业来之不易,它很怕别人狮子大开口把它的基业要了去,于是它愿意花钱买份保险,这样在出事的时候,能有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说“你已经尽力了”。

Be merchant, or be manufacturer?

我是merchant,但我们选择供应商优先在manufacturer里面选;我们希望其他merchant能跟我们合作,但我们不想跟merchant合作,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想和自己合作? 我是merchant,但我们的adwords关键字仍包含manufacturer,而且包含manufacturer的关键词点击率还最高;我们明知adwords里包含manufacturer不太妥当,严重点说是误导,但看manufacturer这么流行,我们不忍撤下。 如果电子商务高度发达,supply chain一头就是manufacturer,另一头就是customer,物流企业游刃其间,应该活得很滋润;电子商务高度发达之前,merchant苟延残喘。 merchant对比manufacturer,merchant也有merchant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如果和manufacturer的价格优势比较起来,显得那么无力。merchant总说自己的service好,但service不好的manufacturer只是没能招到高素质的员工。 如果merchant总拿service来招摇,改行为manufacturer当service provider或者consultant是不是更好一点?

喜欢小题大做的英国人

我尽量用英国人的思维来看英国人,但是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认为他们小题大做。举三个例子: 姓名。来英国之后,我反倒很少用到英文名,我想保持点什么特色。我坚持用中文名称呼自己,而且保持中国的传统,姓在前,名在后,无非用评音代替了汉字 。但是很多填表格的时候,姓和名分两栏填,这样bank statement, bills, etc都是按firstname surname的模式称呼我。我无所谓啦,顺着叫,反着叫反正都是我。可是,自从给帝伊取名之后,我觉得名字跟运势有一定的联系(至少你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没关系吧)。我自己的名字得分不高,难怪这些年都没发迹,什么地方得改一改?而我又不想大动干戈去改名,我就把拼音按英国人的模式来称呼自己吧。于是从我发出去的email都改了From,也不知我老板从什么时候起注意到这一点,突然有一点,他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问我,你想怎么让我称呼你?我一时被他搞得莫名其妙,半天才反应过来,说,我曾经想保持中国传统,可是银行不理这一套,所以我干脆融入英国传统算了;不过我真的不在意别人怎么称呼我,我不想你们转换舌头造成不便。但老板不依,说,你既然在Email里按着firstname surname了,让我要通知其他同事让他们这么叫。我傻眼,说,不用这样子吧。可他仍坚持。 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 The 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BRC) 是我最近研究项目,BRC的网站当然要重点研究。BRC很厉害,搞了个BRC Global Standard,供应商、采购商人人趋之若鹜。今天在BRC的网站东看西看,发现BRC不光制定了很厉害的BRC Global Standard,还制定了在我看来有点小儿科的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倡导房租一月一付,取代通常的季付,按月收租的地主符合Flexible Landloard Standard。Flexible Landlord Standard得到了很多council支持,BRC还给它们煞有其事地评奖。 图片。我和老板计划到中国走一圈考察供应商,谈到访问名单,老板眉飞色舞,说要去宁波拜访一家他很看好的新供应商,看看它到底是merchant还是manufacturer,我说这个问题哪要跑一趟,上它的网站就可以看出端倪。于是老板就打开浏览器一看,首页上竟然摆着一款我们发给对方询价的样品照片。因为是内部交流,我们发给对方的照片拍得比较随意,也没经任何处理,周边一些杂物都拍进去了,竟然原封不动被搬到对方网站上。老板很生气,说,不想跟这个潜在的供应商接触下去了。产品本身也没什么需要保密的地方,只是对方把图片放在网站上充门面之前应该先照会我们。 您说这些是小事还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