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芳草苑主

  • Send Ctrl+Alt+Fn to VirtualBox guest OS

    Fedora 常用到几个热键:
    Ctrl+Alt+F1
    Ctrl+Alt+F2
    Ctrl+Alt+F3
    Ctrl+Alt+F4
    Ctrl+Alt+F5
    Ctrl+Alt+F6

    VirtualBox guest OS 有时会出现花屏,得用 Ctrl+Alt+F2 和 Ctrl+Alt+F1 刷新一下显示就好了,所有我觉得这几个热键是很重要的。但 VirtualBox 没有提到怎么发送它们到 Guest OS (菜单是只有 Ctrl+Alt+Del 和 Ctrl+Alt+Backspace),但举一反三,Host+Fn 就相当于 Ctrl+Alt+Fn。这个 Host 键真的很重要啊,我觉得 VirtualBox 设置 right Crtl 作 Host 键真是很好用。

  • VirtualBox 3.0.0 is released

    这两天总有我关注的软件发布更新。

    VirtualBox 从2.24 升级到了 3.0.0,我感觉到两大改进:

    一是 USB 设备访问速度快了近一倍;二是 shared folder 在 Windows guest OS 下访问速度有所提高,但还不及 genuine Windows share,而且打开一个 folder 的速度时快时慢(VirtualBox 2.24 下每次打开 folder 都很慢),所以我还只得继续使用自建的 samba server。

    但有一大退步:
    全屏模式下在屏幕底部出现浮动的 Toolbar,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很烦人,不是已经有 Host + Home 了吗?

  • Enable USB devices in VirtualBox guest OS

    VirtualBox guest OS 默认不能访问 USB 设备(能显示 USB 设备,但状态为 disable)。我见好多回答都没答到点子上(至少对 VirtualBox 2.2.4 不适用)。其实只要简单两步,

    1. 把当前 X window 用户添加到 vboxusers 组(该组已创建,该操作在注销再登录生效)。这很重要,虽然不添加也能使用 VirtualBox 大部分功能,但 VirtualBox 在安装完成后有一个提示“Creating group ‘vboxusers’. VM users must be member of that group!”
    2. 在 /etc/fstab 文件里添加一行 none /sys/bus/usb/drivers usbfs devgid=???,devmode=774 0 0
      ??? 用 vboxusers groupid 代入即可(运行 mount -a 让 fstab 生效)。
  • What Windows can but Linux can not

    总的来说,Linux 比 Windows 更适合于我。买了新机子,第一天就把 Vista 换成了 Fedora,要是有更多的 OEM 机型预装 Linux 或 No OS (e.g. Extra Value from ebuyer.com) 可供选择就好了。

    但迄今发现有两件事 Windows 能做到但 LInux 做不到。

    一是 UPnP 客户端。UPnP 好像是微软推出的?虽然它要借助支持 UPnP 的路由器才能实现,虽然大部分路由系统用的是 Linux,但 UPnP 客户端只能在 Windows 下实现。

    二是误删除文件的恢复。我指被 deleted 但没有进 Trash 也未被 shredded 的文件。在 Windows 的文件系统下可以事后补救(用第三方的工具恢复),在 ext 文件系统下得事先安装工具才能恢复误删的文件。

    或许我会发现更多的 Windows 能而 Linux 不能的任务,或许下个 Fedora 发行版能实现更多的不能。

  • Firefox 3.5 is released

    Fedora 11 发布时,搭载的 Firefox 3.5 还是测试版。我对测试版还是有点敬而远之,怕驾驭不好。Fedora 11 强行灌给我一个测试版,我心里总有个疙瘩。

    还好,没过多久,Firefox 3.5 正式版发布了,刚升级了一下,终于去掉了 firefox rc 字样,没觉察其他变化,但心里舒服了。顺便看了一段 Firefox 3.5 40秒的宣传短片,是多国语言反复说一句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firefox,轮到中文上场了,只有“谢谢”两个字,觉得镜头太少,不知是否跟中国 Firefox 用户偏少互为因果。

  • Who is official emule — does it matter?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 emule-project.net 才是 emule 的中文官网,而著名的 verycd.com 并不是官网,是它运用商业手段混淆了人们的概念。

    当时看完没什么感想,躺到床上突然又想到这篇文章,突然就有了感想。首先我理解 emule 的中文开发者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工作,没得到大众承认的心情。世上本有很多看似很不公平的事情,比如学识比人高挣钱没人多。

    我记不得是先认识 emule-project.net 还是先认识 verycd.com,但至少我知道这两个网站,verycd.com 接触得多,看得出运营商很用心地做网站;emule-project.net 接触得少,没多大感觉。

    至于谁是官网,重要吗?最终用户关注的是资源,开发者关心的是程序,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心目中的官网就不一样。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官网,哪个网站有用就上哪个。互联网本来就是挑战权威的,如果一定想当官网,那就开发个程序不用开源协议分发啊,emule 原版都没这么做,中文版还挣个什么。

    至于说 google 和百度与 emule 相关的关键字排名都青睐于 verycd.com,错了吗?就算 emule-project.net 是官网,这因素也只占有限的google 排名权重。约略设想一下,如果 emule-project.net  排第一,大部分最终用户被 google 带到一个 bounce rate 很高的网站,google 肯定调整一下,找一个 sticky 的网站取而代之。少数开发者或许更关心 emule-project.net,不满意 google 的搜索结果?那只好对不起了,少数服从多数。人性化搜索或许能解决这个少数人的问题,但目前算法不理想。如果开发者要抱怨 google 的搜索结果,那不如贡献一个人性化搜索算法?(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人性化搜索有点遥不可及,说点可以实现的。emule-project.net 和 verycd.com 是两个不同方向的网站,emule-project.net 没有排名的先天优势,那么做一个比 emule verycd 版更强的程序如何?我比较了一下,verycd.com 下载安装后就能用(界面比较花俏,我不喜欢,可能别人喜欢;内置搜索有 bug,会显示一些病毒结果), emule-project.net 安装后仍需两步设置(幸亏我还知道怎么设置)。不作官网之争,争做更好的软件,让 emule-project.net 版的 emule 在 verycd 用户中口口相传,以后大家仍上 verycd 找资源,但用 emule-project.net 版的 emule,那也是一种成功。

  • Pidgin crashs when connecting to QQ in Fedora

    我在 Fedora Pidgin 里添加了 gtalk, msn 和 qq 三个帐号,不到一分钟,Pidgin 就会无故退出,退出前没有任何提示。试了好几次,才发现是 qq 帐号导致 Pidgin 崩溃。同样的帐号在 Windows Pidgin 里则没有问题。

    我估计是 Fedora Pidgin 的 bug,不会是 qq 故意不让 Fedora Pidgin 登录 。看不惯原版 qq 满天飞的广告才用纯净版的 qq,渐渐发现聊天欲望越来越少,Pidgin 能多合一,用它偶尔来登录一下 qq 是我最好的选择。如果 qq 限制 pidgin 登录,那我干脆扔了 qq。我想,要抓住用户,就做个高可用性的软件/网站,给用户带来方便,而非想方设法限制用户。

    比如,我原先是在 outlook or outlook express 里读写邮件的,邮箱提供商的广告发不进来啊,我挺高兴的,邮箱提供商肯定是不高兴的。后来有了 gooogle app mail,它的 web interface 比 outlook 更强,google 有机会在我眼前投递广告,可是我还是挺高兴的。我从一开始就没把 hotmail 当我的邮箱(因为它不支持 pop3),现在看来我碰巧作了个英明的决策——hotmail 限制越来越多,连 forward 也不支持了,幸好我没吊在这棵树上。

    扯远了。

  • smplayer is gone

    有件事挺奇怪的,前几天我还用 yum install smplayer 装了smplayer 一次,今天再装时却说这个 package 不存在。

  • VirtualBox is a good choice for a PC without hardware virtualisation

    早在 Windows 时代我就使用了 VMware server,一直视它为虚拟机软件的大哥大,本是迁移到 Fedora 11 后的首选虚拟化方案。可是,它在 Fedora 11 下的安装并不顺利,Fedora 11 发布了两周(Linux kernel 2.6.29 发布时间可能更早于 Fedora 11),VMware server 2.0.1 还有针对 Linux kernel 2.6.29 还未发布更新,得依靠一个非官方的补丁来完成安装。这过程本身就令人不快,况且,安装成功后,guest OS 启动到 95% 停滞的概率还是很高,只能通过重启 host OS 才能让 guest OS 重新跑起来。

    我有点随遇而安,Fedora 11 集成了 qemu 本来是我在 VMware server 后的首选,网上他人对 qemu 速度的评论颇佳,可是它在我新买的 Q8200 PC 上就跑不动(qemu 在两年前买的Pentium 4, 3.0Ghz Dual Core 却跑得很好)。wikipedia 上介绍 AMD-V and/or Intel VT 提到多款虚拟化软件 support “both architectures (AMD-V and VT-x)”,但特别点到 kvm “requires one of them”,其他软件(没有提到 qemu)则没有用 require 一词。 kvm 是经过修改的 qemu,两者关系太密切了,我不晓得 Fedora 显示的 qemu 其实用的是 kvm? Anyway, 当我意识到我在 Virtualisation 碰到的种种疑难杂症可能是 qemu 特有的问题以后,我不得不关心起其他虚拟化软件。

    这下挑中了 VirtualBox。主要是因为我在 Fedora 之外的次选 OS 是 ubuntu,而 VirtualBox 集成于 ubuntu,但也可以运行于其他主流 OS。另一个原因是 VirutalBox 可以显式关闭 VT-x/AMD-v support(Q8200 本来就不支持 VT-x/AMD-v support),据说 VirutalBox developers 建议关闭 VT-x/AMD-v support,而且第三方测试表明 VT-x/AMD-v support 开启与否对 VirtualBox guest OS 运行速度几乎没有影响,反而显著拖慢了 guest OS 启动速度。如此看来 VritualBox 简直是 Q8200 的最佳选择。

    VirtualBox 已经做好了Fedora 11 的 rpm 包,安装 VirtualBox 非常简单、顺利,装好 VirtualBox 一看,原来这是 Sun 的产品(我事先不知道,大家都称它 VirtualBox,为什么不称之为 Sun VirtualBox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顿时有找到组织的感觉。Sun VirtualBox 的用户界面很友好,很精致,感觉略高 VMware Server 一筹,跟 qemu 更不是一个档次的软件。

    Sun VirtualBox guest OS 感觉不到是运行在虚拟机里,比如 Win 键有效(VMware Server就做不到)、启动速度飞快,进入 Windows XP 不到20秒。唯一遗憾的是,64 bit guest OS 必须得有 hardware virtualisation 才行,但这怪不得 Sun VirtualBox(所有虚拟化软件都有这个要求),只怪 Intel 产个 Q8200 怪胎!

  • Q8200 is a bad choice for virtualisation

    我没经仔细调查,买下了基于 Q8200 的PC。我想当然地认为它会支持 hardware virtualisation,在 Intel VT 非常普及的今天,我意外地发现 Q8200 竟然被排除在外。

    几天以来困扰我的 qemu 不正常表现终于得到解释。不过,据说 VT 对 64 bit guest OS 很重要,但我发现,Fedora 11 的 qemu 对 VT 依赖很高,如果没有VT,别说 64 bit guest OS(我试着安装 64 bit Feodra 11和 ubuntu 9.04都失败了),就是 32 bit guest OS 也不能用(Windows XP装不了,32 bit ubuntu 9.04能装,但极慢,根本就无法用)。

    看来我得放弃 qemu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