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杂草

随想随笔,就让在杂草堆里的文章杂草丛生吧

  • 新东方何时在网上崛起

    一年前为朋友注册了neworient.eu这个域名,但朋友忙得没时间把这个域名派上用场。朋友的小公司似乎也不太需要e-presence,今年我本来已准备放弃neworient.eu,但又不舍得。我研究了一下新东方能用在哪里。

    说起新东方,人们首先想到的新东方语言学校。它的正式名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竟然用的是neworiental.org这种不容易被猜到的域名;东莞新东方化工也只能屈就dg-neworient.com;新东方大酒店干脆中西结合用xdfhotel.com … …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带“东方”或“新东方”的公司名称,今天我还遇到一个——Intertek在中国注册的公司名就叫“东方天祥” 。这么多东方公司和新东方公司没有一个拿到像样的域名。

    • neworient.com
    • neworient.net
    • neworient.org
    • neworient.co.uk
    • neworient.cn

    这些域名通通被非新东方注册,统统待价而沽。

    这么看来neworient.eu仍有保留价值,任何一个新东方公司想到要进入欧洲市场时,或者,欧盟的公司想要面向新东方宣传就用得着了。

    于是neworient.eu续费,等待慧眼识珠人。

  • PCWorld Runs Out Of WD My Book World Network Hard Drive

    PCWorld在电视上大作广告,声称WD My Book World 1TB Network Hard Drive 特价。正好我想买Network Drive,尝鲜一下NAS,于是试着在网上订Collect @ Store。Checkout才发现附近3家店都没货,而且各大城市都缺货。

    我想,PCWorld一边花钱做广告,一边货架空空,这市场营销策略似乎不太成功啊;要么就是网上查到的库存状态不能反映真实的库存状态。PCWorld到底是哪方面不足?为此,我特意赶在PCWorld打烊前实地考察了PCWorld Brighton Shop,果然——

    PCWorld Runs Out Of WD My Book World Network Hard Drive。

  • 6 sigma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听听six sigma (6 Σ)的讲座,初听尚不能把握6 Σ精髓所在。但至少有两点感悟:

    1. 对产品质量要求越高,并不一定带来更高生产成本。看来以前我都陷入了高成本才有高质量的思维定势。
    2. 主动的和被动的,最准确的英文翻译为proactive和reactive。可在一般的英中和中英字典里都查不到这样的翻译。
  • google.cn与google.com的区别

    google.cn与google.com的区别当然不仅限于界面语言。我不清楚google深层的国别政策,所以这里只谈谈我使用两个google时碰到的区别。

    • 搜索结果的区别是众所周知的。
    • google.cn不提供网页快照。
    • google.cn不讲究usability。
    • google apps不对中国用户开放。
    • google apps在中国的访问有不确定性。如设置cname mail.example.com指向ghs.google.com,在中国以外访问都没问题,在中国会经常出现404错误。google声称这个问题跟它无关,是ISP的问题。想不通中国某些ISP block google apps干嘛!google估计也意识到apps在中国的问题很普遍,google group有人一说cname not working,马上有人回答are you in China,前人回答yes。
  • 谷歌也媚俗

    Google一直以来都是也素朴的风格示人,偶尔在节假日变换一下Google的logo。我很喜欢Google对图像的严格控制,彰显Google的文字魅力。

    谷歌最近的主页有点脱离了Google一贯的基调,在搜索条的下方多了视频、图片、资讯、地图、博客搜索、热榜、网站导航,各带彩色圆点,mouseover时还变换成各个小logo。如果在其他网站看到这种布局,我也不觉得什么。但是,这是google,我不禁拿google倡导的usability去评价谷歌的新风格,得分降低了。

    谷歌

    这些彩色链接大部分是左上角文字链接的重复,target都是新建窗口。中国的门户站点都喜欢把链接打开在新窗口,看10条新闻就开了10个窗口,然后还得一个个去关,很烦。有人评价中国的网站水平全球排名倒数第二,虽然以偏概全,但恐怕各大门户站点爱弹新窗口是一个原因。Google进入中国时,本来还能坚持它原来的风格,但看看现在的谷歌,悲哀ing.

    再看看谷歌最后一个链接——网站导航,给我的感觉象是hao123第二。

    希望谷歌的中国特色不要在google的全球网站上蔓延开来。

  • 联通消失了

    先跟我做个实验:如果你用的是中文windows,运行记事本,输入“联通”两个字不要带引号,任取文件名保存,再打开,你会发现联通消失了,留下一个小方块。

    拿这个例子来解释utf-8真是形象生动——因为记事本保存一份新建文档时的默认编码为ANSI,中文windows下就是GB2312,“联通”按GB2312保存为4个字节,头三个字节凑巧为utf-8编码文档开头的特征码byte order mark(BOM),所以记事本再次打开这个文件时,认定该文档是经utf-8编码,于是直接显示了第4个字节,那就是个小方块。

    我不是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人,不过我跟开这个玩笑的人有着同样的感觉:联通确实不是个好名字,永远不能起头,所以永远被移动压着打。

    如果非要联通起头后而不变成小方块,那么选择文档保存编码为非ANSI,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

  • Food Contact Safety EC Directives

    我在如何按欧盟标准来做产品检测一文中提到掌握欧盟标准的益处,我身体力行,研究得颇为透彻。不过,我对欧盟标准的研究仅限于食品包装,即包装物在直接接触食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能达到欧盟标准。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解读欧盟标准,把心得写成此文,希望它指导你在十分钟内掌握欧盟标准的适用性。

    • 完备的食品接触包装的欧盟标准还路遥遥其修远兮。塑料食品包装是主流,食品接触欧盟标准中写得最多、改得最频的也是关于塑料材料的。此外还有一个关于陶瓷材料的标准。其他材料的标准尚未发布。如纸包装、玻璃包装等,都还没有专门的欧盟标准来指导,这种情况下,只能适用一个高度概括的框架型的“Regulation (EC) No 1935/2004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7 October 2004 on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tended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food and repealing Directives 80/590/EEC and 89/109/EEC”。
    • 既然针对纸包装、玻璃包装等没有出台专门的欧盟标准,也就无法做产品检测。不知这对众多食品包装企业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 同样,尚缺针对包装物上使用印刷油墨的专门的欧盟标准,连框架型的EC1935/2004也未提及油墨的安全性问题。但另有“Regulation (EC) No 2023/2006 on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tended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food”提及印刷的良好生产规范,不过只言片语,没有涉及很高要求。
    • 塑料食品包装,就牵涉到产品检测,主要检测化学成分从包装物到食品的移徙。检测方法取决于内容物和如何使用这个包装。比如,内容物是整个苹果的包装与碎块苹果的包装的检测方法是不同的,放置于干燥环境的整个苹果与放置于潮湿环境的整个苹果的检测方法也是不同的。但具体的检测手段是标准化的,检测机构不会放一只苹果进去检测化学成分移徙,而采用四种模拟物的组合来检测。“85/572/EEC Council Directive”列出了各种内容物的模拟物。
    • 如果你运气好,你会发现你产品的内容物在“85/572/EEC Council Directive”里找不到模拟物,那就省了产品检测的费用。

    针对每个产品的个案,凭我的贴士要把握欧盟标准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有一天时间,我建议你详细读读EU and National Laws,如果你有更多时间,那就去ec.europa.eu看看,我关于欧盟标准的知识大多来源于此。

  • 如何按欧盟标准来做产品检测

    按欧盟标准(EC Directives)来做产品检测很难吗?一点也不。

    我们有款很简单的无纺布袋,客人说出货前要按欧盟标准做产品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以证明该无纺布袋直接接触干的、非油性食品安全(direct contact with day non-fatty food safety)。在不了解欧盟标准的究竟讲些什么内容之前,我们公司上下都认为这很难。虽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无纺布袋,但是如果细分的话,成份还不少:

    1. 无纺布。PP成份,我查过PP无纺布是可以达到医用级的,食品级更加没问题。
    2. 印刷油墨。都说水性油墨是安全的,那肯定用水性油墨啦。
    3. 硬纸衬底板,而且还覆了塑膜。是不是对食品安全?能不能找到对食品安全的纸板?我们心里没底。
    4. 塑料扣子。这是小物件,我们连塑料是什么成份都不知道。
    5. 缝线。我们也不清楚是不是棉线还是含有其他化学成份,而且,这是染成黑色的缝线,那么染料是什么?

    要检测这五个成份组成的无纺布袋,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疑点和难点。检测费用也不便宜,那么检测5种成份是不是5次收费?

    带着种种的疑问,我联系了几大知名的检测机构。Intertek给我的印象最好,因为Intertek告诉我,他们比照欧盟标准解读了我们的无纺布袋,以及该袋子的使用用途,该袋子完全可以安全地直接接触干的、非油性食品,而且不需任何检测;如果客人不明白,Intertek还可以出证来证明这一点。当然出证是要钱的,但比检测便宜多了。

    我总是想,以前缘于我们的无知,一听欧盟标准就得了过度忧虑症,看来得花点时间学习食品安全方面的欧盟标准了。

  • Open Source with Commercial Quality Assurance

    我在VMWare Server下装linux,屡装不成,令人气馁。

    很早就想装个Fedora,因为Godaddy给我的服务器用的就是Fedora, 一直很稳定,所以我想桌面上也装Fedora,可以多了解Fedora习性,从而多了解我的Fedora Server。从Fedora 6开始,我就尝试着在VMWare里安装。结果Fedora 6没能装上VMWare Tools,我没怎么用。Fedora 7根本就安装不成,症状是找不到VMWare默认的SCSI硬盘;我按别人的推荐换上了IDE硬盘,但更糟,安装一开始加载驱动就死在那里;又有别人建议在虚拟机里安装linux要安装到物理硬盘,那要虚拟机来干嘛?我怕麻烦,不想试下去了。现在Fedora 8也有了,Fedora 9 Alpha也有了,我正在下载。如果最新版的Fedora再装不成,那我彻底对Fedora失望了。

    回想Windows在VMWare下安装很顺利,Redhat Linux安装也没碰到问题,SCSI或IDE硬盘种类选什么都可以,同是Redhat公司推出的开源版本Fedora就这么折腾人?我不怀疑满足特定硬件要求的Fedora可以跑得很稳定,就如你正看着的blog用的server,但Fedora的兼容性实在不能恭维。其实Fedora不是一个特例,我在VMWare试装好几个基于linux的LiveCD,一个没成。如果哪一天真要启用这些开源产品,那我还得花钱买Commercial Support,这样,开源的优势就抵消了很多。

    综上,既是开源,又有达到商业级的质量保障(这里我主要指兼容性好,让用户省心),才是我希望见到的软件。

  • 三人行,必有我师

    Actinic是我们公司用了好多年的ecommerce系统,一直没有舍弃,我接触Actinic的日子久了,虽然不喜欢这套软件,但也玩转得很遛了。

    我出了趟长差,回来发现有人在Actinic的产品描述里把原来简单的

    Box of 500

    改成了

    !!<
    Box of 500

    <strong>Normal Price <strike>£29.99 </strike>

    Now</strong>

    >!!

    我知道在我出差期间公司搞了个promotion,下调了几个产品的价格。但是是谁这么厉害,能写出这么厉害的代码?公司里除了我,没人懂html。就算html加粗标签和删除标签不怎么稀奇,稍作咨询就能知道用<strong><strike>,但 !!<和>!!配对声明html代码的开始和结束可是Actinic特有的,当年我是在Actinic专家稀缺的情况下,熟读了Actinic手册才知道的。所以在我想来,能在产品描述里用上 !!<>!!那就是很厉害了。我在Actinic其他地方也会用到!!<>!!,但我的同事不会去翻看前例,即使看到了,也不会明白 !!<>!!是干什么用的。

    难道公司里隐藏了一个“高手”?

    我问坐我对面的同事,“谁写出了这么复杂的带格式的描述?”

    他不以为然,说,“你不在,我就动手改了,喏,这里不是有几个加粗等格式按钮嘛,我就象Word那样操作了一下而已。”

    原来如此!我用Actinic这么久,都没注意到那几个格式按钮,所有格式都是我hardcode出来的。不懂Actinic的同事倒给我这个Actinic专家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