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 WD My Book World Network Hard Drive User Experience

    昨天没买到WD My Book World Network Hard Drive,今天就买到了。赶紧试用了一下,我的体验是:

    即插即用,根本无须安装。购买之前我读了一些评论,有人提到要先用USB把My Book World跟电脑连接,安装很方便(当然也有人说搞了半天才装上),如今看来纯属误导。其实只要用RJ45网线(已含,但不知是cat 5e还是cat 6,我万分希望是cat 6)把My Book World联入局域网,接通电源,开机,等待3分钟左右,就能在局域网内访问到My Book World。整个过程不会超过5分钟,含拆包装、等待时间。

    My Book World Edition 1只适合于Home and Small Office,Edition 2估计也强大不到哪里去。My Book World提供的用户管理很简单,管理员无法批量创建用户,用户无法自助服务,权限无法分组。既然这样,干脆就只留两个用户:admin和everyone。

    My Book World的随机光盘并不是必需的,连接成功后,可以访问 http://MyBookWorld/ 完成所有设置。MyBookWorld就是My Book World初始的Device Name,初始管理员为admin,密码为123456。My Book World的用户手册上说,用随机碟安装软件后再设置,仅建议高级用户使用网页界面进行设置。我认为在网页界面里设置反而简单,随机碟用起来更不方便。如果不介意everyone访问一个PUBLIC文件夹,就不需要设置。我为了全面了解My Book World,还是试装了随机碟上的两个软件:WD Anywhere Access和WD Anywhere Backup。

    WD Anywhere Access:安装过程中直接修改My Book World的Device Name和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之后就无法通过WD Anywhere Access更改My Book World的Device Name和管理员、用户名。因此,还不如在My Book World网页界面里设置。WD Anywhere Access要求有MioNet帐户才能使用,买一个My Book World,送5张WD Anywhere Access licences,但MioNet帐号仅是Basic Type,可以试用30天Premium Type。其实,MioNet帐号用处不大:得安装WD Anywhere Access,这就够烦人的,根本谈不上随时随地使用远程文件的方便性;不安装WD Anywhere Access的话,也可以,不过通过网页访问MioNet,还是得在浏览器里安装Java插件。我试了一下,该Java插件在firefox下还死给你看。如果要远程访问文件,比MioNet更好的方案有的是,如FTP、VPN,而且不用支付月费、年费。总之,WD Anywhere Access不装也罢。

    WD Anywhere Backup:这个软件倒有可取之处,设置简单和自动备份,恢复也挺方便。在备份软件领域,我还没有遇到一款好的开源软件,既然My Book World赠送WD Anywhere Backup,就用着吧。有人提到My Book World赠送的WD Anywhere Backup只是30天共享版,其实,他没有看到My Book™ World Edition™ Quick Install Guide的封底贴有WD Anywhere Backup Product Key。

    My Book World让我最大的不爽之处是,不提供FTP服务,也没有WebFTP界面。估计是跟MioNet串通好了,就算一般用户不会用FTP,WebFTP肯定是会用的,有了WebFTP,还要MioNet干什么?但我想应该可以在My Book World里hack一个FTP服务,那又将是个课题。

  • 琢磨不透的.iso

    我下载了一个.iso光盘镜像文件。光盘虚拟技术这么发达,我很少刻盘,使用时只要用虚拟光驱加载这个.iso就可以用了。

    今天有个同事拿来一张空白CDR,让我把这个文件拷贝给他。本来我以为不是什么难事。

    首先我看了一下.iso的大小为917M,就算把CDR超量刻录也不可能超刻到970M。所以,我用ultraISO删掉了.iso里用不到组件,然后保存,结果删除部分内容的.iso体积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激增到2.4G。即使用.isz镜像压缩格式保存,仍有1.2G。

    而且,用虚拟光驱加载原.iso文件,在虚拟光驱上右击,查看属性,该虚拟光盘的大小只有917M;如果选中虚拟光盘根目录下所有文件夹和文件,再右击查看属性, 发现选中的所有文件夹(含子文件夹)和文件的总大小为2.4G。

    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未能帮同事刻成一张CD。

  • 新东方何时在网上崛起

    一年前为朋友注册了neworient.eu这个域名,但朋友忙得没时间把这个域名派上用场。朋友的小公司似乎也不太需要e-presence,今年我本来已准备放弃neworient.eu,但又不舍得。我研究了一下新东方能用在哪里。

    说起新东方,人们首先想到的新东方语言学校。它的正式名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竟然用的是neworiental.org这种不容易被猜到的域名;东莞新东方化工也只能屈就dg-neworient.com;新东方大酒店干脆中西结合用xdfhotel.com … …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带“东方”或“新东方”的公司名称,今天我还遇到一个——Intertek在中国注册的公司名就叫“东方天祥” 。这么多东方公司和新东方公司没有一个拿到像样的域名。

    • neworient.com
    • neworient.net
    • neworient.org
    • neworient.co.uk
    • neworient.cn

    这些域名通通被非新东方注册,统统待价而沽。

    这么看来neworient.eu仍有保留价值,任何一个新东方公司想到要进入欧洲市场时,或者,欧盟的公司想要面向新东方宣传就用得着了。

    于是neworient.eu续费,等待慧眼识珠人。

  • PCWorld Runs Out Of WD My Book World Network Hard Drive

    PCWorld在电视上大作广告,声称WD My Book World 1TB Network Hard Drive 特价。正好我想买Network Drive,尝鲜一下NAS,于是试着在网上订Collect @ Store。Checkout才发现附近3家店都没货,而且各大城市都缺货。

    我想,PCWorld一边花钱做广告,一边货架空空,这市场营销策略似乎不太成功啊;要么就是网上查到的库存状态不能反映真实的库存状态。PCWorld到底是哪方面不足?为此,我特意赶在PCWorld打烊前实地考察了PCWorld Brighton Shop,果然——

    PCWorld Runs Out Of WD My Book World Network Hard Drive。

  • 6 sigma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听听six sigma (6 Σ)的讲座,初听尚不能把握6 Σ精髓所在。但至少有两点感悟:

    1. 对产品质量要求越高,并不一定带来更高生产成本。看来以前我都陷入了高成本才有高质量的思维定势。
    2. 主动的和被动的,最准确的英文翻译为proactive和reactive。可在一般的英中和中英字典里都查不到这样的翻译。
  • 考英国驾照经验谈

    凭中国驾照可以申领香港驾照,然后再凭香港驾照转成英国驾照。如果早知我会连考英国驾照三次才通过,我也会采用迂回的转换途径获得一本合法的英国驾照,那样省钱多了。

    可是,从一开始我认为虽然我有本中国驾照,但英国的驾规和中国的驾规有太多的不同,如果绕过英国驾照考试就上路,对自己不负责,对other road users也不负责。于是我决定系统化、本地化地学习在英国驾驶所必需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凭真本事考出英国驾照。我去了BSM,据称是英国最大的驾校。

    我考中国驾照一次就通过,在英国考了三次路考才过。和朋友谈及此事,朋友说你的教练怕你通过后没生意做了,故意不把你教好。我说,可能是吧,在中国,教练带的学生如果能一次通过考试,驾校通常会额外奖励教练,教练为了多拿奖金,就毫不保留地指导学生,学生在考试时,场外的教练比学生还紧张,学生如果得以通过,教练比学生还高兴;在英国,教练没有类似的incentive。

    话说回来,这是我跟朋友间的玩笑,我的教练Ian教起来还是一丝不苟、毫无保留。我前两次不通过都是意外导致一个serious mistake。

    First failure: 考官让我turn left at the end of the road,那里地势开阔但地形较为复杂,road mark也不清晰,当我抵达考官所指的路的尽头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the end of the road,因为地上没有give way lines。我眼睛还在看着稍远处的give way lines,盘算着在那里左拐。考官认为我lack of observations,就把我fail掉了。

    我得出的经验一:一定要熟悉地形,记住所有的考试路线。观察当然重要,如果结合很熟识的路线,你就知道什么时候该观察了,或者说,摆个观察的pose。

    Second failure: 考官让我leave the dual carriage way at the second exit towards Brighton。我没有数第几个exit,倒在等路标上出现Brighton。当我刚刚错过第二个出口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考官所指的the second exit,但我没有看到路标上有写Brighton啊。考官见此,让我继续往前开。前面是slip road joining the main road,我见有车在我左边将要merge,我准备换到右道上让位置给它。考官认为我不宜换道,因为右道上后面50米有车正快速赶上,又把我fail掉了。尽管我没有因为错过the second exit导致serious mistake,但serious mistake就在错路上发生。

    经验二:还是要熟悉路线,如果知道第二个出口就是去Brighton的,哪怕路标上不写Brighton而写一个其他同方向的地名,我也不会错过出口。

    经验三:不要轻信路标。

    经验四:非到十分必要,do not overtake, or change lane. 多余的动作提高失败的可能性。像我当时的情形,如果判断不准,宁可slow down,最多造成一个hesitation,minor fault而已。

    Third pass: 我开得非常好,从头到尾 only 1 minor fault in steering。教练说,已经很不错了,在他15年的教学生涯中,只有2个学生pass without faults。真遗憾,既然clean pass这么稀有,我应该再努力一把拿一个clean pass。不过我已经很开心了。

    经验五:朋友告诉我最佳的考试时间是避开上下班高峰和下午三点钟中小学生放学时间。这次BSM帮我订的考试时间恰恰是14:30-15:30, 我没要求更改,我以为考试那天学生还在放Easter Holiday。我不太了解英国中小学的作息时间,可能Easter Holiday在Easter Day一过就结束了,考试时碰上一帮又一帮的学生和接学生放学的家长。道路拥挤,等候时间增加。事后想想,下午三点钟这个时间考试也没什么不好,因为等候时间多了,后来就没时间去情况更复杂的carriage way。针对carriage way是弱点的考生,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磨掉一点时间是好事。中小学生虽然闹哄哄,但只要本着谨慎观察、随时谦让的态度,几十分钟的考试时间是很好打发的。

    经验六:我考到一半时间,考官跟我聊起天来了。我当时有些紧张,事后想想,如果考官主动跟我聊天,那是好兆头。如果他觉得你驾驶技术不过关,他是不会跟你谈话来分散你的注意力的。

  • Where to Set $xoops_charset

    I prefer UTF-8, always.

    I am sorry to see Xoops new release is by default still ISO-8859-1 encoded. Unfortunately, Xoops have not provided a complete reference book for all smarty tags. I struggled to change the charset.

    First, I looked at theme.html, and found it is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xoops_charset}>" />

    instread of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ISO-8859-1" />

    Although I could erase “<{$xoops_charset}>” and put in “UTF-8”, I knew it was not the best way to change the default encoding.

    So I began to search for where the smarty tag $xoops_charset is saved. I thought Xoops the adminstration interface had a place to change the charset. I went through each field in Site Preferences and found nowhere to set the charset.

    It becomes a guess work for me where which value was stored. I searched the database but I could not find any value is “ISO-8859-1”.

    Last method I used was a global search for the string “ISO-8859-1” in all Xoops source files. 16 hits. “/language/english/global.php” was likely to affect $xoops_charset. I opened it and changed a line from

    define('_CHARSET', 'UTF-8');

    to

    define('_CHARSET', 'UTF-8');

    Then, UTF-8 encoding is successfully changed.

  • 制作.ico文件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16 x 16或32 x 32的.bmp或.gif文件改名为.ico。

    有人说这么做并没有得到真正图标格式的.ico,无法导入到.exe文件作为.exe的图标。可是,如果只是想做一个favicon.ico,作为网站的icon,那么改名的办法足以解决问题。 只要浏览器能正确显示出favicon.ico,还有必要去关心这个图标是否符合.ico标准吗?

    通过改名得来的.ico通常比真正的.ico文件要小一倍,更加体现改名.ico的优势。

  • google.cn与google.com的区别

    google.cn与google.com的区别当然不仅限于界面语言。我不清楚google深层的国别政策,所以这里只谈谈我使用两个google时碰到的区别。

    • 搜索结果的区别是众所周知的。
    • google.cn不提供网页快照。
    • google.cn不讲究usability。
    • google apps不对中国用户开放。
    • google apps在中国的访问有不确定性。如设置cname mail.example.com指向ghs.google.com,在中国以外访问都没问题,在中国会经常出现404错误。google声称这个问题跟它无关,是ISP的问题。想不通中国某些ISP block google apps干嘛!google估计也意识到apps在中国的问题很普遍,google group有人一说cname not working,马上有人回答are you in China,前人回答yes。
  • 谷歌也媚俗

    Google一直以来都是也素朴的风格示人,偶尔在节假日变换一下Google的logo。我很喜欢Google对图像的严格控制,彰显Google的文字魅力。

    谷歌最近的主页有点脱离了Google一贯的基调,在搜索条的下方多了视频、图片、资讯、地图、博客搜索、热榜、网站导航,各带彩色圆点,mouseover时还变换成各个小logo。如果在其他网站看到这种布局,我也不觉得什么。但是,这是google,我不禁拿google倡导的usability去评价谷歌的新风格,得分降低了。

    谷歌

    这些彩色链接大部分是左上角文字链接的重复,target都是新建窗口。中国的门户站点都喜欢把链接打开在新窗口,看10条新闻就开了10个窗口,然后还得一个个去关,很烦。有人评价中国的网站水平全球排名倒数第二,虽然以偏概全,但恐怕各大门户站点爱弹新窗口是一个原因。Google进入中国时,本来还能坚持它原来的风格,但看看现在的谷歌,悲哀ing.

    再看看谷歌最后一个链接——网站导航,给我的感觉象是hao123第二。

    希望谷歌的中国特色不要在google的全球网站上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