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又报告说,Outlook Express无法把几封发件箱里的邮件删除。
有了上次解决发信后邮件滞留发件箱的经验以后,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就很简单,我不再徒劳地在发件箱里找原因。我首先看了一下已删除邮件文件夹,好几千封信,这些同事都把垃圾邮件仍当宝贝一样收藏着。已删除邮件.dbx已有2Gb,看来到了不稳定的临界点。
我说,既然是已删除邮件,就定期清空嘛。
同事说,好。
我说,那现在我帮你清啦?
同事又说,好。
于是,彻底清空已删除邮件。无法删除邮件的问题立马解决。
今天同事又报告说,Outlook Express无法把几封发件箱里的邮件删除。
有了上次解决发信后邮件滞留发件箱的经验以后,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就很简单,我不再徒劳地在发件箱里找原因。我首先看了一下已删除邮件文件夹,好几千封信,这些同事都把垃圾邮件仍当宝贝一样收藏着。已删除邮件.dbx已有2Gb,看来到了不稳定的临界点。
我说,既然是已删除邮件,就定期清空嘛。
同事说,好。
我说,那现在我帮你清啦?
同事又说,好。
于是,彻底清空已删除邮件。无法删除邮件的问题立马解决。
很久以前就有人说过,如果只是用来收发邮件,Outlook Express足以。
但Outlook Express和Outlook,从名称上总给我感觉Outlook Express是Outlook的缩水版,即使是邮件方面,只有Outlook能做到而Outlook Express做不到的,没有Outlook Express能做到而Outlook做不到的。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Outlook”以后,我深刻体会到前人说的话是对的。先不提Outlook Express的稳定性,我就发现一个Outlook Express能做到而Outlook做不到的邮件功能:
以IMAP协议访问邮箱时,发送邮件后,Outlook Express能把邮件deliver到自己邮箱的已发送邮件( Or, Sent Mail, whatever they call it),而Outlook仅保留在本地的已发送邮件文件夹。这样,IMAP协议的优势在Outlook就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乱码的英文garbled。惭愧,一直跟着词霸说messy code,听得英国人越来越messy。
硬件是Orange SPV M600手机和Holox BT-321 GPS信号接收器,软件是TomTom 5.1。都已经是很成熟的产品了,所以不太会有不能安装的问题。只是中间可能的选项太多,不停地试,总会成功的。我记下这篇,希望大家一次设置成功。
首先是TomTom软件的安装,这好像没什么可选项,略过。然后装地图,不存在大家议论众多的把卡改名为SD Card才能找到地图的问题,而且SPV M600把卡命名为Storage Card,也无法改名。关键是把地图Copy在Storage Card根目录,地图目录本身可以随便命名,TomTom会把根目录下第一级目录都找一遍,所以,地图就出来了。还有人说到创建一个神奇目录2577,我看也没必要,至少SPV M600不需要。
然后作SPV M600和Holox BT-321之间的蓝牙配对,Holox BT-321的passkey是0000。Holox 这玩意的出处十有八九是ebay,documentation做得不好,我想至少一个在产品背面贴个条:Default passkey is 0000。不过既然是个弱密码,大家十有八九也是先从0000猜起。为了节省地球资源,Holox不做documentation也是可以理解的。
配对后创建一个Outgoing Com Port,比如设为Com 7,secure connection倒不重要。TomTom里的Show GPS Status设置选Other Bluetooth GPS,然后让GPS is connected to的选择为Com 7,就能找到Holox BT-321。有人说TomTom 5有个bug,哪怕你是在用Bluetooth GPS,选Other Bluetooth GPS反而找不到,要选Other Cable NMEA GPS,我看也是无稽之谈。
Gmail 与 Hotmail 哪个好?这个答案不用我说,地球人都应该知道。反正,我不用Hotmail已经很多年。
今天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是因为有人要我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查看并处理不同邮箱里的信件。我能想到的最佳答案就是用google email app,在一个自定义domain的Gmail上再添加其他邮箱进Gmail帐户。一切都很顺利除了Hotmail。
Hotmail既不支持pop3,也不支持转发,我实在没办法集成到Gmail。只好留Hotmail单独在外。
Hotmail从来不支持免费pop3,更别说imap了。专属hotmail的http只能在outlook/outlook express下使用,其他地方要想连接hotmail只能通过连接件,如outlook connector。有标准的pop3协议不用,还用专门的连接件?我很反感这种限制用户达到保持用户目的的做法,这样只会使我离得更远。我很庆幸及早地跳离hotmail,但仍有少量朋友不知道我有hotmail id但不用hotmail邮箱,所以我后悔当初干嘛申请hotmail id?!
When I bought the WD My Book World Network Hard Drive, I was attracted by its giga network interface. I though it could act as a file server with fast data access rate. One of my office collabration program requires fast data access rat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However, as my test carried out, My Book World Ed.1 only achieved 45Mbps data transfer rate, which means giga network interface makes no difference to 100 mega network interface on this device.
To this point, I am very dissapointed at My Book World. However, if I just regard My Book World as an additional storage device or a backup disk, rather than giving it a tough data read/write job, it works fine. It is designed to be a storage, not a server. The only fault of the design is putting giga network interface on My Book World, or the designers should put a fast access disk into it to catch up with giga networking.
前不久想Unlock Orange Livebox,方法已经找到,但过程太麻烦,暂时没有去试。
前天又Hack了My Book World,一时兴起,想想我的Orange SPV M600手机还未Unlock,就顺手找了资料把它解锁了。网络锁实在是烦人,多年前我签第一个Orange手机后,立马想尽办法解锁;多年后我的脾气也磨没了,Orange SPV M600用了一年多也没想着去解锁,合同是18个月,早解了也仍是用Orange的SIM。
最近Hack上瘾,花了十多分钟就把Orange SPV M600解锁了。感慨于关于 “Unlock Orange SPV M600”搜索排在google第一位的竟然不是免费方案,我特意写一篇(其实基本是翻译) Orange SPV M600免费解锁方案。
昨天,我在体验My Book World时建议不要安装WD Anywhere Access;今天,我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Martin Hinner是个强人,在他的网站上,我找到了WD官方永远也不会公布的资料,以及改装My Book World详细的过程。WD Anywhere Access的存取机理是:在你能Anywhere Access之前,MioNet早就能Access你的My Book World,因为MioNet的程序内嵌在My Book World并自启动,不管你愿不愿意。可怕不?MioNet为了卖Premium帐户,给自己留了这么大个后门。数据的安全性寄托在MioNet手上,而且寄托在MioNet的技术能否经受安全性考验,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不光WD Anywhere Access装不得,Martin建议从My Book World里屏蔽MioNet自启动,由此还能获得一个额外的好处:减轻了My Book World CPU的负担。MioNet内嵌的是Java程序,很大程度上拖慢了系统。
当然,为了屏蔽掉MioNet,你得相信Martin Hinner是个好人。我相信他是。
Google是响应Earth Hour的号召,同时,也号召人们在今天晚8点到9点之间把灯熄了。
我在想,把主页变为黑色背景,是不是也会让显示器省点电?如果是,那我也要号召大家来做环保网页。
利用普遍存在的电力线来上网,无需额外铺线,这个概念20年前一出来就受欢迎。但自从拨号上网发展成ADSL, LAN, VDSL, SDSL, ADSL+,甚至光纤上网都已接近民用,我都没见电力线上网的民用产品。
最近在PCWorld见到HomePlug,200Mbps的那种,我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用电力线来上网。我见HomePlug都是成对销售,形状像变压器,又归类于Network产品,我以为HomePlug是点对点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产品。正好我也在找点对点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解决方案,用于长距离的局域网,我就记下了HomePlug这个名字,回家继续看看该产品的性能指标。
结果,我发现HomePlug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传送无线网络信号,恰好就是电力线上网的民用产品。五年前HomePlug就上市了,但没有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一直不理想,2006年HomePlug有了11Mbps的产品,情况有所改观。现在回头看看,好多人已经用了近两年,而我才刚刚得知,汗。
HomePlug今非昔比,200Mbps、无中继传送200米,这些都已经超越了目前局域网中使用得最多的百兆cat 5和cat 5e双绞线。但HomePlug能否获得突破性进展(比如说,打动我),还得看它能否进一步提高性能。我已经在用千兆网,HomePlug能迎头赶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