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因斯布鲁克

看了想去因斯布鲁克

——城镇篇

挡不住满脑的睡意,却也挡不住满眼的纯粹——纯粹的绿坡,纯净的蓝天,纯郁的森林,纯洁的白羊……在田园中穿行的火车,犹如平飘于仙境,我的一双红眼,奋力地抵抗着上下眼皮的吸合力,看不尽的美色,道不尽的惊艳…..告别繁华维也纳的满街音乐,一路向西,向西,地势由平原过渡到丘陵,到山地,略过数不尽的森林,草地,红色的“别墅”,我的头脑犹如洗水过一般洁净,眼前的奥地利,兼具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田园风光,巴腾符腾的豪莽森林,瑞士的湖光山色,心中的奥地利,极度纯美,纵情浪漫!

西行的终点到了! 一个小小的站台,一个MINI的小镇,一个国内团队几乎不去的小地方:因斯布鲁克。拖着巨大的行李箱,满足地步上古老的石板路,心中幻想的阿尔卑斯山下的美丽小城终于呈现面前:一个因冬季奥运会而闻名的小城,一个因联结欧洲南北东西的重要铁路枢纽而突显重要的小城,一个保留着各种建筑风格的蒂罗尔小城。

来到那家黄皮旅游书上推荐的小旅馆:“ZACH”,门堂很小,我当然也没介意,欧洲的旅馆,三四星级的也都这样,小门厅,小房间,一切简单却高价。选择它来安顿一夜,只有两个原因,离火车站近,而且据说早餐丰富。真没选错地方,RECEPTIONIST的一个小建议,就让我们狂省不少钱,一张21欧元的因斯布鲁克卡,让我穿行小城,上下山头,全部免费!

无箱一身轻,脖子上挂着轻灵的PENTAX,飞窜出旅馆。阳光,尽是阳光,和暖(不算火辣),但足够把人晒得麦黑。没有戴帽,没有涂霜,没有墨镜,我骄傲地走入同样未见防护的欧洲人群中,享受中欧特有的暴晒!

走上特雷西亚大街,小城的中心立马就全景般地展现眼前。在这条以奥地利多产女皇命名的大街中央,花团锦簇中高高竖立的科林斯柱顶,安祥的圣安娜面朝远方的高山,圆柱下的花圃中一个硕大的鹰形展翅的奥地利标志却让我心中一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不敢多想了,顺着六个由高渐低的音乐喷泉望过去,正北百米外的小巷尽头,怎么会是金光闪闪?人群象是被磁石吸引般地,缓缓地涌过去……漂亮的皇宫还是宏伟的教堂?CITY MAP上的德文指示是 DAS GOLDENE DACHL,出国之前看过一些奥地利的历史书,脑子里闪过马克西米安皇帝为庆祝其婚礼而在因斯布鲁克建造过一座象征性建筑:黄金屋! 呵呵,我曾以为那是满屋的黄金啊。走得愈近愈笑,我仅是断章取义而已。真正呈现面前的是一座长形的哥特式五层楼,酒红色的三角屋顶,米白色的外墙,诸多的深咖色木窗下怒现一片玫瑰色,青色的花茎被艳色的鲜花充盈! 终于被主题的黄金色狠狠地刺激了一下感官,一个突现出外墙的亭台,算是三层吧,雕梁画栋的亭柱和扶栏象极了中式的观景(戏)台,三角亭顶黄金一片,这就是远远地刺向我的金光! 抬起的众多肤色的脸庞均被下午的阳光叠加着金光照得煜煜生辉,当然还有慢慢流淌的金色油汗……黄金屋,算是够炫目了,但我更多地满足于欣赏建筑外表的的深色窗户,窗下红花,屋顶红砖,白色烟囱,因为那一片的黄金色若没有众多鲜艳自然的背景色彩和谐地相配,也就如同裸体戴金项链那样只能孤金自赏了。

黄金屋只是众多古旧建筑的一个名角而已,还有数不清的各种色彩和风格的古老建筑环绕广场,遍布全城。建筑大多是十五到十八世纪的产物,但几乎都是按中世纪的风格规划和设计的,古风甚浓。于是,信步由缰,东张西望,算是最好的选择了吧。

和欧洲许多城市一样,在黄金屋南面的老城中心广场,市政厅和城市钟楼总是不可或缺地成为城市的一个制高点。锥形的钟楼顶总是熟悉的哥特式,但与以前见过的慕尼黑,布鲁塞尔等欧洲大城市的钟楼不同,四周围绕的四个较低的尖顶塔楼却被巴洛克式的小洋葱顶所替代。很想登上去远眺一番,但想到明天就会去北面2300多米的HAFELEKAR 登顶,也就一忍了之。

路转石膏忽现!大块的石膏!蓝天映衬下的一幢五层大楼:白色的HELBINGHAUS大楼。晚期哥特式的弧形挑楼使整个楼显出不同反响的气势,惊叹的大嘴合不拢了,因为楼外表面添加的彩色的洛可可式石膏花饰图案象生日蛋糕上的奶酪花饰,徒添不少生气和花俏,金色阳光的斜射,更让这十八世纪的建筑映透出与周边楼面完全不同的活泼雅致的气质。当然,眼睛享受的同时,鼻子也没闲着。街上香喷喷的烤香肠气味让我的口舌尽享奥地利的“古道热肠”。闲聊中,卖香肠的酒糟鼻大叔告知,刚才看到的石膏大楼居然是座平民大楼,跟皇族根本没有关系。平民居住?艺术不是皇宫贵族的专有,而是浸润全民的心灵享受,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国度全民谙熟音律,枚不胜举的艺术家名震山河。

在奥地利游历了几天,慢慢发觉那些和建筑有关的名人故居,历史名点,都会有红白双色的奥地利小旗从窗口或是门上挑出。于是,那些探寻文化气息的游人,可以止步,轻叩,探访,好奇地进去,满眼放光地出来。文化的击碰,总让人心神激荡。当我抬头看见了那面小旗,我们发现了…..路边土黄色的一座旅馆,花草掩映,居然是全奥地利最古老的旅馆。一二层的外墙是用大块的花岗岩堆砌成的,泛着黑青的幽光,三层以上大胆地粉刷以明亮的黄宫所用的土黄色,立窗半掩,青蓝一片。我将镱头对准了两个突出于二层的吊台,尖底尖顶,下半部工整地铭刻着隽秀的黑色诗文,碧绿的花藤随意地挂于窗下,两个吊台间贴挂着古铜色的耶苏受难像。幻想着自己站在吊台上的窗后,一定象是置身于大戏院的古典包厢内,俯视楼下街道上的来往人群,黄幔露天咖啡馆,不远处静谥流淌的千年因河,古今大戏尽演心中。

因斯布鲁克的建筑真是五步一惊,十步一叹,抬头低头都是灵感,胶卷的耗用量也大增。窄高的楼房紧密相挨,却因颜色各异,风格不同,竟无拥挤繁复之感。将历史的,宗教的,或是抽象的绘画大胆地置于建筑的正面,算是因斯布鲁克的一绝。站着看景累得慌,于是走入一家咖啡馆,其实不知说走“出”,露天一坐才算享受。小憩是假,近距离从下到上抬头看眼前这座高楼外的鲜活绘画是真。外墙整体刷成杏黄色,居中的三个窗户随着墙面霍然突出,顶上的阳台花枝招展,浑然一个绘画的平台! 从上而下,是一个怀抱类似瑟琶乐器的先知形象,如端坐祥云,目光缓释,下边的一双肥鸟引颈啄食丰硕的两串葡萄,五谷的图案环绕窗棂,连到底下,一对牛头扛出酒店的招牌:“SISINBUUG”,招牌两侧的豪放农夫或挎篮,或抱胸,笑嘴大开。惊诧于一切都是平面绘画,却有极强的立体感,画中的形象生气勃勃,呼之欲出,真花真草彩色窗帘融于画中,带出无尽的灵气。毗邻的那些哥特式,巴洛克式,或是混入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无不色彩炫丽,绘画满墙,什么盛装舞会,举杯畅饮,行船出行,还有更多看不明白的东东,把个街巷装点得生香活色,把游客撩动得心跳不止。

在欧洲的咖啡馆,酒吧,肯定是个结交朋友,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的好地方。老外外向友好的居多,不太有东方文化氛围下的都市戒备心理,所以我一句“HI”,就开始与邻座的喝着咖啡的金发红脸大汉开始摆龙门阵。当地人的建议真是许多旅游书中没有介绍的,而且是第一手的讯息! 半个小时的一通神聊,对因斯布鲁克外围的此山那峰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明天的登山计划基本确定。即将起身了,我很慷慨地准备为热心的先生买单,但他却执意要履行AA制。抿嘴一笑,东西方的差异呵。

饶有兴致地穿过一段连接各个古楼的文艺复兴式的拱廊,那是一段用各色圆滑线条将内拱装饰得极富跳动感的亢奋穿越,预感领着我拐进一处幽暗的小巷,豁然开朗,一个张牙舞爪的朝天雕塑型喷泉扎于三角形的小池中。即使凑得很近被喷了一头雾水,还是看不懂它是什么!三个手指?三根直立的竹笋?还是三只站立着的百脚爬虫?这种抽象的喷雕想想也应该有不少,点状地散落小城各处,给古典风格中加入了丝丝的现代气息。

阳光逐渐开始歪斜地洒向教堂的尖顶,不知不觉中告别了下午的炫日。不过,夏日的奥地利,日落很迟,还不用担心满天星斗的早早降临。只是搜肠刮肚的面包面粉类食物,早已将肚中的饿虫引出,我的眼睛开始搜索……按照国内的思路,人越多的饭店越到味。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扎入人堆,占领了一个古色饭店外的最后一个桌位。这次又是露天饭店,红色伞篷连营几十米,鲜花环绕,杯盘闪亮,侍者施展快捷的身手,穿梭其间,轻盈了得。点菜时与WAITER 交谈方知,我的运气真不错,又是在因斯布鲁克最具皇气的饭店大快朵颐了一番,虽说与皇室共餐如痴人说梦,但幻想一下茜茜公主在旁秀色笑魇的样子也足以佐餐。于是,奥式牛排,蘑菇鸡汤,土豆条,叫不出名的绿蔬,还有黑啤,冰块,一股脑儿卷入胃中,方泄饕餮之欲!

真的是到了黄昏,有了少许微风,欧洲人今年也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35度以上的温度把白皮肤的人种都赶到了有水的地方,所有的海滩如人肉场一般,即使是河边的算是平整的河滩的上也躺满无暇出远门去海边的人们。本来想逃离国内的热浪,却不曾想在欧洲也大受炙烤,长夜漫漫,却无空调,窗户洞开,汗腺还是通宵加班,加上每晚咖啡的诱惑,深度睡眠成了痴心妄想!

乘着微微的醉意,我兴步来到因河(INN)岸边。两岸狭窄的房屋将多彩的颜色散落在缓缓流动的因河上,黄昏柔和的光线将浅绿的河水照得如诗如画,动中带静。INNSBRUCK的意思就是因河上的桥,所以因河岸边的居民区就叫做因斯布鲁克城。具有1800年历史的老城,随着源自阿尔卑斯山的因河水变迁浮动,见证着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的强盛和衰落。有道是:浮沉皆往事,因河尽了然。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